万寿宫
位于蒙山南麓,原名古蒙祠,宋代改为道观,名玉虚观,颛臾王庙,后易名万寿宫。北宋宣和五年,宋徽宗赵佶曾封古颛臾王为英烈昭济惠民王,故古蒙祠曾改名英烈昭济惠民王庙。宋代盛行道教,万寿宫道众达310人,道观建筑最具规模。每年农历三月三日均在此举行盛大的庙会,游客云集,香火旺盛。
万寿宫古建筑群由于年久失修,部分损坏,后经平邑县政府修复。新建筑群坐北朝南,迎面兀立着一座象征着“天、地、人”三界的土木结构的三洞山门。山门前有一建筑,称“玉皇殿”。殿前有清朝嘉靖年间栽植的文冠果一棵。有《金石录》中记载的“玉华峰”奇石一处,碑刻数通。过山门即进入正门,第一进院落正面是前殿和两厢配房。前殿建筑面积180平方米,单檐歇山势。穿堂入第二进院落,为万寿宫主体建筑,北有“三清殿”,建筑面积560米,重檐庑殿式,殿堂为玻璃瓦屋面。古寺新颜,金碧辉煌,颇具气势。
万寿宫依山傍水,有乔松古桧700余株,参霄蔽日,秀色可餐。有新植黑松、雪松、水杉、翠竹及各种果树,满山遍野。溪水长流,松竹常青。春华秋实,景色宜人。置身其间,如临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