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
对摄影师而言,光的特性中最重要的是光的强度.其次就是色温了。人类的眼睛能自动调整白平衡.所以一张纸在阳光下看是白色的,在夜晚室内灯光下看也是白色的,但如果我们用同一种类型的胶卷在上述两个环境中拍摄,真实的区别将显示出来.这是区别出售日光下拍摄和钨丝灯光下拍摄胶卷的原因。胶卷的色温响应是固定的,而影像传感器的色温响应是可变的,这是一大优势。
日光彩色胶卷或数字相机所设置的日光白平衡是与正午的日光的色温相符的.有一些白云,色温为5500开耳文。这是理论上的黑体被加热到5500°K时发出的光的色温。开耳文标度以绝对零度开始,绝对零度相当于--273°c,这时原子运动停止。色温也可以用“微倒数度”来标定,“微倒数度”是色温的倒数乘以100万所得到的值。
大多数商用色温表都可以在开耳文和微倒数度之间切换,然而大多数摄影师更熟悉开耳文标度,范围通常是实用的.从7500k到2000k。
色温表通常价格较高.一般不需要准备一枚,除非你需要精确的、一贯的色彩或你从事科学和技术工作。对于
衍射效应:光栅测试标板的测微光度计轨迹,用50mmf/1.8镜头拍摄,左为f/5.6光圈。右为f/22光圈。振幅(轨迹的宽度)减小,分辨率也减小,显示在小光圈会损失清晰度
一般的彩色摄影而言,不必过于关注色温,彩色负片在放大时有较宽的校正幅度。对于彩色反转片,色温问题严重一些.需要标准的转换滤镜,这也不会经常遇到,这在胶卷说明书上有介绍.在网站上也能查到。日光型胶卷在钨丝灯光下拍摄在绝大多数时需要一枚蓝Wratten 80A或80B滤镜或等效滤镜防止色彩平衡偏黄。灯光型胶卷在日光下拍摄需要一枚85或85B滤镜防止色彩平衡偏蓝。如果扫描影像,相机镜头上滤镜的作用可以用图象处理软件来模拟。
白平衡
通常照明中的误差在摄影中与人们对被摄物体的印象相关联,例如.拍摄日落的金色风光时没必要在镜头前佩带蓝滤镜,或者在室内人造光下拍摄人物也没有必要总是带上转换滤镜。色彩转换滤镜调整胶卷对不同色温光源的敏感度。黄、品、青、红、绿、蓝滤镜有一系列不同的密度,它们用于相机/胶卷系统中校正色彩特征或是创造特殊效果.它们还用于彩色照片制作中。
在数字摄影中,色彩转换滤镜基本上不需要。为从日光转换到钨丝灯人造光,只需调整相关的红、蓝像素的输出比例。自动白平衡设置只是在曝光前评估红/蓝平衡并据此调整红/蓝输出。工作方法是读取相机对准的物体的反射光而不是光源,这也是偶尔会出现偏色的原因。如果拿不准并且有时间,在白平衡调整菜单中应用设置选项。它也许包括晴朗天空中的日光(约6500k)、白云遮日(5500k)、钨丝灯光(2900k)和荧光灯光。荧光灯管有3种主要类型:1、北光,色彩与白天的光线匹配(6500k)。2、冷白光(4300k)。3、暖白光(3000k)。对于摄影目的来说,开耳文值可能是靠不住的,只是个指南。灯泡不能发出平衡的连续的光谱,所以色彩再现也许有偏差。最普遍的是偏绿或偏黄绿,需要一枚色彩校正滤镜,对于胶卷相机,建议在北窗光灯泡下拍摄使用CC20品滤镜,暖白光下使用CC30蓝滤镜。更先进的数字相机在白平衡菜中可以单独设置这3种荧光灯类型。在通常的环境中,如果数字相机有自定义设置选项,可以从一张光源直接照明的白卡纸上读取数值。
环境效应
我们在观看彩色照片或反转片以及电视或计算机屏幕时,“环境”效应会显现出来。眼睛会适应观看影像时的环境光的色温这自然会影响影像的色彩显示。测试标准是复杂的。在投射电影胶片或反转片时,由于是在暗房间内,环境效应或多或少被排除了,在灯箱上观看是完全相反的方法。电视一般在夜晚观看,所以在测试电视显示彩色胶卷时,照明显示屏的环境光的色温为5400k,比标准的电视显示屏白色温6500k暖。
在计算机影像处理中,环境也是一个因素。为了精确、稳定地工作,环境光水平及其色温应保持不变。好显示器允许自己设置显示屏色温。
把彩色照片从人造光下拿到日光下以及反过来将显现出环境效应。
镜头和色温
决定影像色彩平衡的另一个因素是镜头。根据镜头设计中所用的光学玻璃以及镜片数量,通过镜头的光线的色温是可变的。一般的规则是,高折射率玻璃倾向于稍稍偏黄.因而影像色彩偏暖,镜头中镜片越多,影像越偏暖,比如变焦镜头。有胶合镜片的老镜头也偏黄。
这些因素在今天正在失去重要性.镜头镀膜可以校正大量的色彩传递偏差。
老式色温表通过旋转红和蓝滤镜来测量红/蓝平衡。现代数字色温表(右)显示需要在镜头前佩带的滤镜来匹配胶卷类型的色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