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 > 资料库 > 正文
商朝青铜器名称发掘地用途及其作用介绍
发布于:2016-06-10转载自互联网
回答
我国古代的青铜器不仅“是商朝”、商朝仅是青铜器的代表是很有名的,闻名于世世即世界。1.何为青铜器?铜铸的器皿就是青铜器吗?青铜器是铜、锡、铅的合金以上金属按对各种器物硬度的不同要求,调配不同比便合铸而成2.商朝青铜器为何能闻名于世?1种类繁多、有礼器、饮食器、兵器等数十种。2青铜器铸有装饰花纹、有兽面纹、虎纹、象纹、龟纹等。3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是“司母戊鼎”等大型器皿。3.指导学生了解司母戊鼎的相关知识注意将数字具体化,如与教室内讲台进行比较说明。4.老师讲叙司母戊鼎的发现、出土、磨难等经过5.简介四川广汉三星堆“青铜立人像”6.投影片 青铜器的饰纹7.明确青铜器的意义1青铜器反映了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 2青铜器的产生和质量折射出国力的盛衰。3青铜器象征着那个时代,灿烂辉煌的文明青铜器的分类,主要是为了清楚地区别青铜器的性质和作用,有利于研究各自所形成的器形体系。具体分类如下: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车马器、农具与工具、货币、玺印符节、度量衡器、铜镜等。下面就各类器物的名称、用途和形制特征做具体介绍:一、食器。包括炊煮器、盛食器和取食器。主要有鼎、鬲、[、簋、S、、敦、豆、匕等。1鼎:古代炊器,有烹煮肉食或盛放鱼肉的用途。形状大多数是圆形、三足、两耳;也有四足的方鼎和圆形、方形的扁足鼎等形式。圆形鼎的器身,一般为盆、盂的形状。方形鼎器身一般呈斗状。最早的铜鼎都是仿照陶器制作的。鼎是青铜礼器中的主要食器,在古代社会中它被当作“明尊卑,别上下”,即统治阶级等级制度和权力的象征。据礼书的记载,西周时天子用九鼎,第一鼎是盛牛,称为太牢,以下为羊、豕、鱼、腊、肠胃等;诸侯一般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也有用一鼎的,鼎实为豕。2鬲:煮粥器,新石器时代已经普遍使用陶鬲。《尔雅?释器》指款足鼎谓之鬲。《汉书?郊祀志》谓鬲为空足鼎。可见鬲的形状是似鼎而足空,足空则煮水易热。最初形式的铜鬲就是仿照陶鬲制成的。还有一种方形的鬲,鬲体分上下两部分,下部有门可以开合,门内可以放入木炭。3[;蒸饭器,全器为上下两部分,上体用以盛米,称为甑,下体为鬲,用以煮水,中间的箅通汽以蒸于甑。其形制有圆形、方形;有上下合体的,有上下分体的。汉晋以后[的鬲足就没有了,这种无足鬲则称为釜。[是绝大多数殉葬青铜礼器的墓中必有之器,它和鼎、簋、豆、壶、盘、组成一套随葬礼器,主要出土于西周末、春秋初的墓葬中。4簋:是盛放煮熟的黍、稷、稻、梁等饭食的器具。铜器铭文中的簋字一般都写成“?”,古籍中写成“簋”。其用途相当于现在盛饭的大碗。多数为圆腹、侈口、圈足,有无耳、两耳、三耳,甚至四耳的。商周时期,簋是重要的礼器。特别是西周时代,它和列鼎制度一样,在祭祀和宴飨时以偶数组合与奇数的列鼎配合使用。据文献记载,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考古发现也证明簋以偶数出现的时候为多。5:祭祀和宴飨时盛放黍、稷、稻、梁等饭食的器具。《周礼?舍人》“凡祭祀共簋”。郑玄注:“方曰、圆曰簋,盛黍、稷、稻、梁器。”在实物中见到的都作长方形,口外侈,有盖,盖与器大小相同,合上为一器,打开则为相同的两器。这一特点,在古器物学上又称为“却立”或“却置”。器、盖各有四短足。在经籍中称为“胡”或“瑚”,又有称为“匡”的。6S:是盛放黍、稷、稻、梁饭食的器具。形似簋而椭圆,敛口、鼓腹,两旁有兽耳或附耳,下有圈足或四足,上有盖,盖上有作矩形的四足或可提拿起的圈形足。盖也可以仰置盛物。S出现于西周中期后段,主要流行于西周晚期,到春秋初期已基本消失。一般成偶数组合。7敦:盛放黍、稷、稻、梁饭食的器具,由鼎、簋的形制结合发展而成。其基本形制为圆腹、二环耳、三短足、有盖。有的敦为“上下圆相连”形,即通常所说的“球形”或“西瓜形”的敦。盖与器特点完全一致,使用时可分一器为两器用,提高了器物的使用价值。古人又称一种无足的敦为废敦。敦产生于春秋中期,盛行于春秋晚期到战国晚期,秦以后消失。8豆:专备盛放腌菜、肉酱等和味品的器皿。从甲骨文和金文看,豆最早可能是盛黍稷之器。豆的基本形制是上有盘,下有长握,有圈足,多有盖。长握称“校”,握下圈足称“镫”,青铜豆出现在商代晚期,盛行于春秋战国。9匕:古代挹取食物的工具,古文献中多有记载,《仪礼?少牢馈食礼》郑注云:“匕所以别出牲体也”。可见匕的用途为挹取饭食和牲肉。考古发现的匕常与鼎、鬲等器物共出,如安徽寿县蔡侯墓出土的鬲就附有匕。匕体一般为椭圆形,后有柄,为挹取方便,有的匕体前端作成尖形。柄常常雕镂出很精美的花纹,礼称这种雕镂柄的为“疏匕”。
+1
0

相关推荐

热文推荐

热帖推荐